“认识自己,把一件事情做好,人首先要认识自己,人往往会被环境、别人干扰。人生是扬长避短不是取长补短,你要发现你自己最强的东西,然后发挥出来。”——本堂课,王仁定导师将带领大家进行实例分析,探索匠人精神。
金刚组创建于公元578年,那个时候中国还处于南北朝。南北朝后面是隋朝,接下来才是我们熟悉的唐宋元明清。从南北朝到现在,金刚组绝大部分的时间就在做同样一件事,就是寺庙和神社的建造和维修工作。
他们用的就是在我们中国古建筑还有家具里面常用的榫(sǔn) 卯(mǎo)结构。木材构件上凸出来的部分叫榫(sǔn) ,凹进去的地方叫卯(mǎo)。榫卯结构的建筑跟乐高玩具一样,不用胶水,不用钉子,就靠两个凹凸地方相结合来可以搭起来一套房子。有意思的是哪怕技术发展到现在,金刚组还在坚持用榫卯结构,坚持不用一颗钉子。他们给出的理由是“钉子可能更加坚固,但钉子一旦坏了或断了,就会卡在里面,建筑便没办法完全回到原貌”。
对此,金刚组还有句很硬气的话就是”一千年后的木匠来维修,一定会说,当年这人做得真讲究“。确实,日本最古老,也是世界上现存时间最久远的木质建筑群,比如奈良的法隆寺,大阪的四天王寺都是金刚组建造的。然后一千多年过去了,前几年法隆寺大修,来的人还是金刚组。感觉一千年前人的心意,通过这个作品,再传递给一千年后的人。这个就是传承最让人切身感到骄傲的地方。
所以哪怕在泡沫经济破灭的时候,金刚组投资失败,几乎要到破产的边缘,工资都快发不出了,金刚组的一百多名木匠愣是没有一个人走的。那为什么在哪个时代都不缺口饭吃的建筑公司会走到破产的边缘呢?因为保持初心非常难,你要面对高利润行业的诱惑,你还要承担组织传承的压力。不改初心,有可能会白白放弃大好机会。放弃老本行,投身新的行业就可能血本无归。
像在上世纪泡沫经济时代,日本经济形势一片大好,跟前几年中国一样,一线城市地价暴涨,把东京卖了的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。房子还没造好大家就排队买,不愁卖不掉,投资房地产的都一个个恨不得横着走路。
建筑市场上又开始流行用水泥造房子,又快又便宜,就连传统的神社还有寺庙都开始选择用水泥来造房子。当时第39代组长就忍不住了,决心要顺应潮流,就放弃了木匠活,大规模投资水泥和公寓建设,结果被大型建筑商打得体无完肤。后来泡沫经济破灭,前期的投资全部打了水漂。一夜之间,传承了1400多年的金刚组走到了破产的边缘。
最后幸好是有贵人相助,并购了金刚组,同时又保持了金刚组的独立性,这才让金刚组活了下来。回到老本行的金刚组死中求活,建造的工程少了,他们就去做木质建筑的修复工作。
水泥造的房子保质期是100年,金刚组维修的木质建筑可以保持150年不坏。后来一传十,十传百,金刚组凭着自己的手艺,拿下法隆寺的维修工作,延续了千年的神话。
所以说企业跟人一样,大家都是在一边痛苦,一边前进。就像金刚组,哪怕是家族企业,都不是说你是金刚家的长子,将来这个董事长的位置就一定是你的了。没有的事情,能者居上。公司上层就始终保持一种危机还有竞争意识,那这种意识就传达到公司经营管理里面。公司内部分成十几个小组,接到订单,各个小组竞争上岗,谁有能力谁上。
而且还有一点,哪怕你做到了部门长,一个中层领导干部的位置,都不可以退居二线,坐在办公室遥控指挥。部门长必须带头在第一线干活,没有什么“好不容易做到这步了,可以歇一歇了”的事情。所以你想,部门直接领导都在一线干活,手把手带徒弟,他们的徒弟能不死心塌地干吗?
塚喜家族创业始于152年前,1867年,公司的阵营在东京和京都两个城市,主业是制作和服为主,在塚本喜先生这一代开始(45年前),也兼顾珠宝和皮草的生意,后收购婚纱租赁以及整形公司。塚本家族家训取自《易经》——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”
塚喜集团是近江商人的代表集团,如同中国的浙商、晋商一样,在日本,近江商人也是根据地域划分,知名商人中的一支流派,在近江商人中流行一种“三分法”,运用于事业、资产和房地产当中,将不同的资源合理分配在不同的领域,以面对未来不同的挑战。
2 买方好:他们在消费的过程中,首先最先注重的是商品的品质、产品是否有实惠的价格以及购买过程中商家所提供的服务
3 社会好(世间好):帮助社会解决纳税以及雇佣劳动等问题。
而达成以上的“三方好”,企业便有希望实现“目前的繁荣”,然而对于日本的企业而言,他们的目标是实现“永续的经营”,为何世界上45%的百年企业都集中在日本,如果从“永续的经营”这个角度而言去看待三方好,则又有以下特征:
1 对于卖方好,利益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,但是在实现利润的过程中应该保持“自立”和“自律”,不过度依赖外部的资源,也不要轻易随波逐流,坚持自己的本心。
2 对于买方好,经营者不仅要让顾客现在得到满足,而是考虑到20年~30年之后,他们依然可以得到满足,与顾客建立长久的、可以相互信赖的关系。
3 对于社会好,经营者在缴纳税金和员工分红的时候,不必过分抱有自己的钱和他人的钱这种分别之心。
在塚本喜家族,经营者将子女的教育视为同事业一样重要,他们认为,精神理念传承的重要性远胜于物质的传承,继承人优良的品质是基业常青的重要保障。
1 坚持互让和融合:骄傲自满和自负自卑的情绪,都是摧毁一个组织的最大原因。
4 实现世间好,把为世间以及为他人作贡献作为人生的使命。
在塚本喜家族,有很多装满铅笔头的罐子,每一只铅笔都用到了只剩下头部的程度,这样的铅笔头,塚本家留存了30多罐。严苛的家教助力好习惯的养成,塚本喜的父亲每天早上3点钟起床,花15分钟削铅笔,认为这样可以培养自己一天的集中力,而塚本喜本人每天也会花30分钟散步,解除自己的倦怠感,控制情绪。
东京帝国酒店规定,门童30分钟换白手套,随身带1万日元现钞。门童经常被称做是「饭店的门面」,因为他是饭店最早接触客人的员工,也是最后一个目送客人离开的员工。为了让客人从打开车门的那一刻起,就能感受到帝国饭店的贴心,当客人搭计程车来到门口时,门童会先从身上拿出提前预备好的现金,替客人付清车费。这样一来,顾客便不会因为找不到零钱或忘了换日元而手足无措了。
因此,每一位门童都会随身准备五张1000元和一张5000元的现钞,放在口袋中。如此独一无二的服务,不但让客人满意,还受到了出租车司机的赞扬。由于门童必须替客人搬运行李,手套难免会被弄脏。帝国规定门童每30分钟换一次白手套,洗衣房每天都要洗几百双白手套备用。
“水为茶之母,铁壶增喉蕴”,一只好壶是一壶好茶不可或缺的部分。在日本,铁壶分为三大类:偏艺术收藏级别的京铁壶、较平民化的南部铁器、以及历史最悠久产量稀少的山形铸物。而山形铸物中首推的正是山形菊地保寿堂。成立于1604年,历经四百多年,它的作品数代经日本皇室成员收藏使用,每把铁壶都必要经过76道工序, 通过“一模一壶”进行浇铸,使每把壶都独一无二,将几近失传的 “和铣”技艺保存传延至今。壶口经过专门的设计,出水如流,断水干净利落,不会轻易倾洒周边。每一件都是独具匠心的纯手工制作,将百年工艺传承并升华。有一个小插曲,后来我们受这个企业的影响,到了它的专卖店买了一些货,中国人扫货能力很强,一看这个壶很漂亮,也不贵,人民币四五百块,这个店被我们扫空了,他们从来没有遇到这种情况,因为他们没有支付宝、微信,他们只能刷信用卡和现金,那个老板和太太的汗都流下来了。
寿司店在日本银座站地下商场,店铺小到只有十个座位,厕所还在外面,单从这般弹丸之地看,似乎不符合米其林三星餐厅的标准。当时86岁的小野次郎,可谓是终其一生都在做寿司。从食材、制作到入口瞬间,每个步骤都经过縝密计算,以最高的规矩来要求自己、儿子以及学徒,近乎于一板一眼的追求每个细节。还会非常贴心的,根据食客性别调整不同的寿司大小,以至于能够一口吃掉美味。
极致的匠心精神是“寿司之神”最令人敬佩和感动的一点。但吃一顿可太不容易了,它的预约号码据说是全世界最难打得通的电话。不仅是每个月的一号才能预定下个月的位置,很多时候提前3个月都未必能预定得到。如果你成功订到寿司之神,真正的考验来了——千万不能迟到,当天取消的话,一个人将会收3800元的违约金。用餐时间必须是在30分钟之内。寿司之神捏完一枚寿司,你必须要在20s内把寿司吃掉。甚至有传闻要是有客人没能及时吃掉面前的寿司,小野次郎很有可能会把它们当垃圾一样扔掉了。理由是: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。
下面有几个案例。只销售便当,这是当下的,不是百年企业。它现在每天要供应13万份,就这一款便当,我们的快餐是很多,他就做一种,有什么好处?食材采购批量化,成本可以控制。全日本派送,派送的时候这里有多那里少就可以弥补,他们相互可以沟通,这个机制非常好。废弃率控制在0.1%,这个全世界做不到,一般的快餐做到5%是很正常,100盒中5盒废弃很正常,有一些店像全家这个里面废弃率可能是20%,他们是很低,利润控制在5%,这个控制非常好,就卖一种,没有第二种。他们一年销售做到6亿人民币,在日本也是生命力非常强,叫做玉子屋。
最后一个就是只卖白T的服装店,因为这个创始人老板自己就喜欢白T,他后来发现人人至少有一件白T,你家里有各种T,一件白色的是逃不掉。他自己搜集了全世界很多的白T,他后来开了白T的专卖店。这个人任性到什么程度?一个星期只开半天,其他时间是休息,他星期六的下午开,其他时间都关门,他实际上是把人的心里全部搞懂了,一个就是喜欢白T的人认这个品牌,认这个店,这有各种各样的白T,一个星期只卖半天是什么意思?你这个半天不去,那款没有了,下一波东西来了,你要赶紧去,所以那半天大家是等着开门,然后一扫而空就结束了,这就是读懂了消费者的心里,我们做事情要想少不要多,多了以后很多东西和你没有关系。
像现在也是一样,觉得有一个手机有一个百度就可以了,现在我们都不可以看一本完整的书,知识是越来越匮乏,每天就是看碎片化的东西,早上一起来就看手机,然后糊里糊涂上班去,一天下来脑子也是乱哄哄,学到什么了吗?没有,信息多了以后、知识多了之后是过犹不及,我们信息多了和信息不多的时候是一样的情况,你要的东西不知道在哪里,所以要聚焦,要少一点好。
认识自己,把一件事情做好,人首先要认识自己,人往往会被环境、别人干扰。人生是扬长避短不是取长补短,你要发现你自己最强的东西,然后发挥出来。
清晰的定位、明确的战略、细分领域,要学会细分,不要说这个行业好就下去了,你下去这个地方可能是跳的位置不对,就有问题了,要不断的学会细分。最后一个就是一切的成功基于人,在当今时代的滔滔洪流和众人奋斗的匆忙脚步下,要欣赏和敬仰能够稳住阵脚、特立独行、坚持精髓、做细做深的人,要懂得“小切口、深挖掘”。要求拙、求难、求慢、求少!
—END—